誰是法國最偉大的人? 戴高樂
【中時電子報 】
蔡攸穎
繼英國和德國民眾相繼選出最偉大的英國人邱吉爾和最偉大的德國人艾德諾之後,法國電視二台的觀眾也選出了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法國人,而不出乎預料之外,法國民眾踵繼英、德兩國民眾的心緒,最緬懷戴高樂這位戰後帶領法國人走向光榮世代的總統。
英國開先河 選出邱吉爾
二○○二年英國廣播公司曾舉辦有史以來十位最偉大英國人的選拔活動,共有一百多萬BBC的聽眾與觀眾共襄盛舉,在正式開票前,電視轉播了現場辯論會,一些「律師」更幫他們心目中的偉人辯護,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士,從政治家到喜劇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等都辯才無礙地強調這些偉人何以偉大,以便說服投票者以電話或上網進行投票,而為了讓觀眾對入選十位最偉大英國人有更多的認識,BBC還特別為每人製作了一小時的紀錄片,以爭取選票。
工黨籍的大臣支持邱吉爾,而保守黨前大臣力推伊莉莎白女王都在預料之中;然而,已故王妃黛安娜和前披頭四合唱團歌手藍儂居然與進化論創始者達爾文、物理學家牛頓和劇作家莎士比亞一樣進入前十名,這卻讓節目製作人始料未及的,至於領導英國贏得對德國納粹戰爭的首相邱吉爾則名列前茅,沒有意外地成為英國最偉大的人。
點子傳德國 推崇艾德諾
BBC的這個點子繼續在德國發酵,德國民眾還惦念著艾德諾,這位西德首任總理有著跨世紀跨帝國的經驗,領導戰敗德國重獲主權,進而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影響世界的思想家馬克思、音樂之父巴哈、科學家愛因斯坦、文學家歌德、發明活字版印刷術的古騰堡、宣傳反納粹言論上斷頭台的蘇菲‧史考爾、曾向被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下跪致哀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前總理布蘭德、鐵血宰相俾斯麥則依次被認為是德國的十大偉人。
節目到了法國又有了不同風貌,法國國營電視台派出了兩位主持明星,三月十四日於上議院金碧輝煌的議事殿堂讓電視觀眾在第一回合中,從現代名人以及給國家帶來榮譽的法國人當中評選出「法國百位偉人」,然後再從中選出「法國十大偉人」。
超級比一比 法反應兩極
但不像英國媒體當初的熱烈討論,法國三大報幾乎是不屑報導,文化廣播電台則嘲諷這個節目不倫不類,「比較無法比較的人」,因為演藝人員在其藝術領域的才華絕對與政治人物的政治判斷大不相同;文化廣播電台並針對十大偉人中,又有香頌歌手皮雅芙又有喜劇演員柯路許,據以指出法國國民智識水準江河日下,不識盧梭或是孟德斯鳩。倒是,外國媒體竟把拿破崙未進榜的事實拿來大作文章。
「法國十大偉人」的決選是在四月三日晚間,每位偉人歷經三次的影片介紹和三位「律師」舌粲蓮花,或以親身經驗或以自身對其仰慕人選的痴狂而大力推薦。眾說客重新進入歷史的判斷,讓導演勒路許以「愛情」的偉大而為歌手皮雅芙辯論,演員波韓厥則動人心弦地強調「沒人要的社會最底層的人,皮耶神父都要」,來為皮耶神父這位唯一存活的上榜偉人拉票。
而其他說客則大放厥辭分別讚頌他們心目中的人選,而稱劇作家莫里埃、大文豪雨果和第五共和創始者戴高樂都有反權力的革命心靈,居禮夫人更是有女性意識的科學家。
許多政治小故事也都由這些說客娓娓道出,諸如密特朗總統擔心喜劇演員柯路許搶了他的選票,戴高樂當年敵視媒體等等。當戴高樂獲選為最偉大的法國人時,他的兒子在掌聲之中進入會場,對其父的高瞻遠矚終為法國社會所了解肯定而深受感動。
選拔最偉大的人這個事件雖然落幕,但是在三個國家卻有著不同的結果,被認為是三個國家各自的自我認同。
英國資本主義「商業體制」和媒體商業邏輯的發展,令「出名」的黛安娜和歌手藍儂被混淆成偉大,自是必然,而德國「教授體制」使得民眾對於偉大的定義偏向哲學的思考,法國的「革命體制」則使偉大多了一層政治價值,偉人多具有反動叛逆的特質。
儘管這些文化現象都有歷史的參數意義,但偉人的出台也證實了民眾對歷史的記憶只能追溯到近代和當代而已。至於成為偉人的先決條件為何?節目製作人如是說:「不要死太久,最好要常出現在電視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