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30

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

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

【本書特色】
# 台灣出版界首度集合亞洲地區三位頂尖作者派翠克.潘(台灣)、流川美加(日本)、蔡虹(中國)共同創作《35x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三位作者利用MSN頻繁交換不同意見,編著成這本具有亞洲觀點的巨著,未來全球的焦點將以亞洲為中心,而這本以亞洲人觀點為出發的作品,將更能滿足現在台灣讀者的需求。
# 「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
倘若不想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遺憾,請在35歲做好本書為您列的33件事!
#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詳列您在35歲以前一定要做到的33件事,並以三個步驟來區分:第一步建立開闊的人生格局、第二步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清單」、第三步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
#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做個「快樂的人」,詳細列舉了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有了這份清單,讓您可以輕鬆汲取台灣、日本、中國成功人士的生命智慧,把握人生可能與應有的生命方向。
#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不只寫給還未到35歲的人閱讀,更是寫給現在是35歲或已過35歲的人,一同檢審生命將有或未來的路程上,還能有的變化與方向。

作者簡介

  派翠克.潘(潘建志)民國六十二年次,高雄人,政大阿拉伯語系畢業。曾留學科威特近一年。足跡踏遍中東、北非、東南亞諸國及大陸卅多個大小城鎮,實踐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心願。
  過去求學過程異常艱辛,高中留級,高中四年的成績均在及格邊緣,模擬考成績幾乎與大學絕緣,考前三個月,跑遍各大補習班,讀遍美、日對考試及快速學習的研究書籍,以自己為實驗,扭轉自己命運,聯考成績躍升近兩百五十分。多年來從事教育產業,專門訓練超速閱讀法、天賦與趨勢訓練、夢想實踐訓練等。

  流川美加財經企管碩士,專精於個人理財規劃及兩性問題研究。目前專職於女性理財及生涯規劃顧問,並定期受邀於各公司、學校演講兩性問題及理財規劃。
  暢銷書《女人的人脈與錢脈》為流川美加的第一本著作,現在在各大連鎖書店暢銷排行榜上繼續蟬連不墜。

  蔡虹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從事新聞事業。在雜誌上有專欄固定發表中,十分享受現代生活,熱衷燦爛的少數民族傳說,大半時間用於研究各種細微的社會現象。


******
好書推薦

跟鄰車說哈囉

跟鄰車說哈囉

Thanks Tail:讓您的愛車跟鄰車說哈囉
2005/03/30 10:56 am 編輯部

當您在路上開車時,相信常會遇到需要跟鄰車溝通的場合:例如在更換車道後向後方的車輛打個招呼表示感謝之意,或者是在跟車時需要告知後方的車輛換道。

為了要應付這個需求,日本的汽車用品製造商 Wako 株式會社於最近推出了一個可以加裝在汽車上的小道具 Thanks Tail,在安裝了 Thanks Tail 之後汽車駕駛就可以在車內控制這個外觀類似狗尾巴的裝置在關鍵時刻狂搖一陣。在這裡您可以看到 Thanks Tail 的實際示範短片,確實是相當的有趣,若是搭配上外型可愛的 Smart 小車,相信會引來不少好奇美眉的注目。

創業勇氣

創業勇氣

網拍創業 七年級生最愛
【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泉錫/報導】

時序即將邁入七年級應屆畢業生求職旺季,根據9999汎亞人力銀行最新調查顯示,還在校的七年級生(含應屆畢業生)創業的企圖心強烈,超過五分之一的七年級生想以創業的方式闖江湖,其中網路拍賣(新聞、網站)是最受七年級生歡迎的模式,許多七年級生更不惜休學也要為自己的網拍事業一搏。

調查顯示,22.49%的受訪七年級生表示將以創業的方式進入職場,2.31%希望能當獨立工作的SOHO族,74.67%將「找工作」,與過去五、六年級生要工作一段時間後才會考慮創業的習慣相差非常大。

交叉分析發現,這種「創業勇氣」隨著學歷成反比,「專科以下」學歷的七年級生想創業的比率為20.96%,「學士」學歷為25.47%,「碩士」學歷則降為13.71%,「博士」學歷想創業的比率更只剩8.33%。

******
要有勇氣才會有大事業呀!

2005-03-29

Find it Key Finder 健忘族的救星

Find it Key Finder

這是個不錯的發明,
什麼容易掉,就綁在什麼上面,
不過要是真的掉在別個房間、別的地方,
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2005-03-25

50種女生希望男生了解的事情

50種女生希望男生了解的事情

50種女生希望男生了解的事情

【記者 游淑綺/專題報導】

1. 你耍自閉就是在打擊我。

2. 不要在發動機車前有感而發:妳好像變重了!?

3. 不要常常天亮才睡,然後睡到傍晚再起來。

4. 我不吃冰的東西不全代表MC來了。

5. 可以不要經常說:妳到底會什麼?

6. 吃東西太快的時候,不要一副被嚇到的樣子。

7. 吃東西太慢的時候,不要很不耐煩。

8. 不要付錢很大方,回家只吃泡麵(現在男女平等,你不需要幫我出錢)。

9. 可以去參加聯誼,但是不要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

10. 能不能在夜歸時打電話跟我報個平安。

11. 下雨天騎車盡量穿雨衣,走路盡量撐傘。

12. 不要因為你的理想和目標而拋下我。

13. 煙酒可以盡量避免嗎?

14. 別把心事都悶在心裡不說出來讓我知道。

15. 問什麼都說:沒事啦,妳不要亂想。

16. 不一定什麼東西都要加辣吧。

17. 我會在意你的穿著,是因為關心,不是因為好面子。

18. 對兄弟哥倆拔刀相助時,能不能偶爾想到我。

19. 可以不要在加班或是熬夜時就六親不認嗎?

20. 生病看醫生不丟臉,病假不只是用來消曠課。

21. 穿新衣服的時候不要說我怎麼又去逛街!

22. 常常穿同一件衣服請不要說:怎麼又穿這一件?

23. 看美女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太熱切跟我討論。

24. 我會每秒鐘都想著你,你要接受這個事實。

25. 你不說話的話,我會直覺你是在生氣。

26. 不要太直言直語,縱然你的個性就是這樣。

27. 為什麼你會害怕讓你生活裡的人知道我是你女朋友?

28. 可以每天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嗎?

29. 不要總是一個人悶著頭去完成一件事情。

30. 我也會有男性朋友。

31. 別常常做出令人不安的事情。

32. 要適時的表達感覺,否則我會以為你不愛我了

33. 運動完不要用袖口擦汗。

34. 不要覺得搭公車是很俗的行為。

35. 交通不是永遠那麼糟,下次遲到的話可以換個理由嗎?

36. 不要對我包包或手機上的掛飾感到幼稚。

37. 走路比你慢的時候,不要轉過頭來很煩躁的要我走快一點。

38. 我說想減肥,不要直覺回答:那是不可能的。

39. 點餐的時候沒意見,不是因為遷就你,而是我想再考慮一下。

40. 依賴是因為信任你,溫柔是只有對你。

41. 沒事卻打電話給你,是因為我在想你。

42. 能跟你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不是那麼在意你要飛黃騰達。

43. 多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們會相處得更好。

44. 我不是愛聽花言巧語,但是你也不要太一針見血。

45. 不要嫌我矮。

46. 可以不要過度排斥認識我的朋友們嗎?

47. 想知道你前女友是怎樣的人,是因為我希望更了解你

48. 我會想到未來的事情,不是因為我愛作夢

49. 請你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

50. 我愛你。

資料來源/網路流傳信件

【2005/03/23 星報】 @ http://udn.com

中日戰爭都是中國惹的

好個桃太郎!日新教科書指歷來中日戰爭都是中國惹的

【中廣新聞網 】
廣 告
根據日本送審中的新歷史教科書說法,中日兩國歷次戰爭的原因,都是中國惹出來的。

据「反新教科書」的日本民間團體表示,這套新歷史教科書充滿了日本優越感以及美化、合理化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部新歷史教科書把歷次中日戰爭的責任都推給中國,例如甲午戰爭爆發原因,新版本歪曲事實說道:“清朝不想失掉最後的朝貢國北韓,開始將日本作為敵人。日本進行了日清和日俄兩場戰爭,就是起源於此。關於被中國人視為國恥的“二十一條”,新教科書輕描淡寫道“日本要求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還歪曲宣稱:“中國方面期待列強介入,對外洩漏了極機密的談判內容,製造「二十一條要求」名稱,煽動中國國內的反日輿論。

關於“九一八”事變,日本新教科書說“隨著國民黨北伐軍逼近,中國人反日運動激化,不斷發生妨礙列車運行和迫害日本學童事件”將事變原因說成國民黨軍隊勢力擴大,而不是日本關東軍步步進逼。

至於在八年抗戰這一節,新教科書把責任推給中共,強調共產黨員潛入國民黨內,大肆推進將日本引入戰爭的破壞和挑釁活動。”至於七七事變「盧溝橋事件」,這本新教科書更是謊稱因為日本軍隊被人開槍,又持續遭受攻擊,進而引發兩軍戰鬥狀態,擴大延續到八年全面戰爭。

從教科書的描述來看,歷史上的中日戰爭責任全在中國,日本反而是無可奈何的受害者。而日軍犯下的戰爭罪行,新版教科書也說得輕鬆:「沒有一個國家在戰爭中沒有任何殺害和虐待平民的事情,日本也不例外」,就這樣四兩撥千斤交待了事。

******
真是離譜的說法,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正常的、有思考能力的地球人會接受這種說法的!
沒有正確地歷史,真正的反省要從何而來!
真是離譜的說法。

2005-03-24

賴床族剋星

賴床族剋星

賴床族剋星 聰明鬧鐘躲貓貓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中時電子報 】
廣 告
陳進盛/綜合報導不少習慣性賴床的人刻意買聲音超大的鬧鐘來叫醒自己,不過往往在早上會被不由自主的「神來一按」打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科學家最近研發出一種叫「鐘仔」(Clocky)的聰明鬧鐘,主人設定鐘響時間後,會自行找地方躲起來,且每天躲藏的地方不一樣。再貪睡的人被它吵醒後,也得費一番功夫才能找到它,如此折騰下來,保證睡意全消。

據《新科學家》網站報導,「鐘仔」的最大特徵是它有過人的頭腦和矯健的滾輪。當主人按下它的鬧鐘鍵後,它會自行用滾輪找隱密的地方躲藏,時間一到它便發出鬧鈴聲,主人必須下床,才能讓它安靜。

報導說,「鐘仔」躲藏的地方不僅隱密,且每天都會找到不同的地方來躲,睡眼惺松的主人想將它「封口」只有起床一途,別無他法。

******
非常有用的東西!!

2005-03-21

14歲神童智商178

14歲神童智商178

14歲神童智商178 自殺結束一生
【TVBS新聞 】

智商將近180的美國14歲神童布蘭登,上個禮拜在家中以手槍自殺,震驚全美國。在他短短的14年生命中創下許多紀錄,在10歲就已經高中畢業,他曾經說過自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只是他難捱天才的孤獨,以自殺結束他短暫的一生。

住在內布拉斯加的美國神童布蘭登,小小年紀,竟然在家中以手槍自殺,結束了他短短14年的生命,讓家人相當傷心。

布蘭登從小就展露他與眾不同的天賦,1歲半自己學會讀書寫字,3歲開始彈鋼琴,而且是鋼琴比賽的常勝軍。他也只花7個月就自修完成6年中學課程,高中畢業的時候才只有10歲,成為全州成歷年來年紀最小的畢業生。

開音樂會、射箭攝影,他樣樣精通,布蘭登還在大學選修課程。只是小小年紀,卻有著身為天才的孤獨。

布蘭登的智商有178,他母親表示,布蘭登嫌測驗太簡單、無聊,沒有全部答完,否則成績不知道還高多少。兒子一出生,她就曉得他不像凡人。

布蘭登自殺後並沒有留下遺書,他的媽媽表示,兒子從小就清楚自己要什麼,家人只是配合他,永遠趕不上他的腳步,但這次他選擇離開人世,全家人還在思考他為什麼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
這是太聰明的後果嗎?
難怪鄭板橋要說"難得糊塗"!

平凡一點,笨一點,
應該會活得更快樂!

2005-03-20

言承旭

言承旭

過去,言承旭自我要求盡善盡美,也以同樣的標準看待周遭的工作同仁,難免惹來怨聲,他笑說:「人啊,不能只是認真工作就夠了,專注之餘,也要體諒同事的辛苦與壓力,照顧他們的感覺,像劉德華,他總是讓身邊的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希望我也可以做到。」

天上恩賜的禮物

身殘心不殘 曾亦凱樂觀面對逆境

身殘心不殘 曾亦凱樂觀面對逆境
【TVBS新聞 】

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曾亦凱就雙腳癱瘓,肌肉萎縮不能行走,上學被老師排斥,忍受同學異樣的眼光,甚至連爸爸也離開家,亦凱的媽媽堅強負起所有家計,期待亦凱快樂過每一天,熱愛生命系列報導,帶您看曾亦凱小弟弟的故事。

戴著深度眼鏡,曾小弟弟今天從國小畢業了,和同學吃營養午餐的時間,可能沒剩幾天,曾亦偉好捨不得,曾媽媽在一旁也有同感,因為這6年小學生涯,曾媽媽也是天天來,來照顧曾小弟的生活。

曾亦凱媽媽林金蓮:「顧孩子不會覺得苦,因為我藉由孩子成長很多,而生命的意義,珍惜每一天,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在做。」

最後一天什麼時候會來,誰也算不準,曾小弟罹患的是先天性肌肉萎縮,通常活到13歲就是恩賜了,曾小弟心裡清楚病情,但他不以為意,把所有情緒揮灑在畫布中,老師同學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老師林靜芳:「其他小朋友比較會覺得,世間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對他來說每一樣對他來說,都像是天上恩賜的禮物 ,他比較懂得去感謝別人,去珍惜。

身殘心不殘,明白和時間賽跑的壓力,曾小弟努力想當個畫家,卻畫不出甜蜜家庭,醫生宣布曾小弟的肌肉萎縮是基因問題,曾爸爸把錯都怪在曾媽媽身上,帶著恨離開家。

曾小弟弟已經2年都不曾見過父親了,曾媽媽一肩挑起繁重家計,和曾小弟弟一起面對難題,人生苦難多於喜樂,不知何時會跟人間說拜拜的曾小弟弟,用樂觀勇敢的態度去渡過苦難生命的每一天。

******

2005-03-19

嚴肅的德國人

嚴肅的德國人

德國史上最大樂透得主要趕上班 沒空慶祝
【中廣新聞網 】

要是你知道自己中了樂透頭獎,會有什麼反應,在這種不預期狀況發生的時候,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真正的個性。德國人生性嚴肅,不過德國昨天產生的樂透史上最高獎金的中獎人,他在得知自己中獎之後的反應,讓許多嚴肅的德國人都覺得實在太嚴肅了。

這名三十多歲的推銷員,每個星期都會花十二歐元,買一張樂透,昨天,他上班前,到住家附近的商店買樂透,老闆告訴他,他上個星期買的那張樂透,中了頭獎,可以獨得兩千零四十萬歐元,大概是八億四千六百萬台幣,這個推銷員因為工作忙碌,還沒時間對獎,所以並不知道自己得獎,小店的老闆因為平常買獎券的人不多,誰買的什麼號碼,他算就算得出來,這個年輕的推銷員,在得知自己已經發財之後,不知道是反應不過來,還是個性實在太嚴肅,他竟然說他現在得趕去上班,要是遲到老闆會囉唆,他的反應,讓老闆一下子也不知道該怎麼反應,這麼嚴肅的人,不知道財富可以給他帶來多少樂趣。



******
這個人真是太嚴肅了吧!!

蒸氣男孩

蒸氣男孩

本週電影,美國出了一部動畫機器人歷險記,而日本也推出一部經典史詩動畫「蒸氣男孩」, 這是日本動畫大師大友克洋籌備16年的鉅作,花費24億日幣才完成,故事場景發生在英國,剛剛發明蒸氣的時代,其中一幕倫敦被摧毀的畫面非常壯觀。

這是有日本動畫教父之稱的大友克洋最新卡通動畫,STEAM-BOY蒸氣男孩的震撼場面,故事地點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英國倫敦,當時蒸氣動力剛剛發明,當時是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工業革命正在發生,卡通描述住在倫敦的13歲少年雷‧史汀(Ray Stim)突然收到發明家祖父從美國寄來,一個「蒸氣球」(Steam Ball)的神秘動力裝置。

這個「蒸氣球」,可以產生巨大能量,可以供應整個英國國家所需,在當時蒸氣時代,這個蒸氣球,便形成壞人搶奪目標,而男主角就帶著蒸氣球跟壞人周旋對抗。全片最令人驚訝的壯觀華麗場面,就是整個倫敦被摧毀。

這是大友克洋距離1988年的第一部經典動畫阿基啦之後,睽違16年之後的作品,全片耗資24億日幣,相當新台幣8億, 畫稿18萬張,之後再以數位完成,「蒸氣男孩」深深帶有哲學性的人性反省,以及對環保意識的重視。

除了刺激國內的動畫人員之外,也要讓大家知道,日本卡通不僅只有宮崎駿

******
這部電影好像還不錯看喔!

2005-03-17

Airzooka Air Gun

ThinkGeek :: Airzooka Air Gun: "Airzooka Air Gun"

Airzooka is the 'fun gun' that blows a harmless ball of air towards any object, person (or animal!). The airball will travel up to thirty feet and beyond...

Cackle with amusement as, seemingly from nowhere, you are able to mess up a person's hair, ruffle their shirt, dress, or TPS reports from a distance, or just plain blow 'em away!.

The Airzooka is surprisingly accurate and Office Dogs Loathe Them!. But it's so fun to watch Cisco twenty feet away suddenly leap a foot into the air because of the ghost like ball of air that just nailed him. Needless to say all our office dogs are generating AirZooka Psychosis, but we suppose that's part of being an office dog.

Requiring no batteries or electricity, AirZooka operates simply by pulling and releasing a built-in elastic air launcher. And here's the best part: because it shoots air, you'll never run out of ammo (unless you happen to be on the moon!).

Dimensions: AirZooka Chamber, 10 1/2" x 10 x 3/4" x 7 1/2"

******
應該是個非常好玩的東西!!!!

2005-03-14

數位相機&傳統沖印

數位相機普遍化 衝擊傳統沖印店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十四日電)

數位化時代,人手一台數位相機(新聞、網站、商品),許多傳統相機沖印店受到衝擊倒閉,不少業者加裝數位相機沖印機因應,但業者認為,數位沖印成本過高,市場需求不增反降,沖印店受數位衝擊效應該不會趨緩。

台南地區沖印店業者指出,根據統計,去年全台因數位化衝擊而倒閉的傳統沖印店,達三百多家,台南市前年和去年傳統沖印店倒閉數量也是歷年最多的,約有二、三十間。

一家和專業廠牌合作的沖印店業者說,經過數年來數位化的衝擊,無法因應的傳統相機沖印店早已倒閉,其餘的都已裝設數位沖洗機器,或是和數位同業合作,利用轉件的方式,兼顧傳統及數位沖印。

這名業者表示,一台數位沖印機約新台幣三百萬元,折舊期五年,沖洗一張數位相片利潤只有一、二元,其實很不容易生存,沖印店只能以人頭照攝影或販賣數位相機等相關器材增加收入彌補短差。

這名業者說,數位沖印成本高、利潤低,但因市場需求不高,很多人都利用電腦或彩色列表機處理數位相片,所以短期內數位沖印設備開發汰換速度不會太快,以壓縮資金短缺的沖印店生存空間。

另名不願加裝數位沖印設備,利用轉件方式繼續苦撐的業者表示,很多傳統沖印店還在觀望,是否轉為數位沖印,因今年身分證全面更新換發,證件上的人頭攝影是個不小的市場,只是政府未規定需至沖印店攝影,相信不少人會利用數位相機自行拍攝,如此將使寄望於這塊大餅的業者大失所望,無法苦撐而結束營業。

這名業者說,數位科技一日千里,尤其是手機(新聞、網站、商品)結合PDA(新聞、網站、商品)及數位相機功能,說不定有一天,手機的數位功能開發,也會一一擊潰數位相機及PDA的市場,屆時手機擁有數百萬畫素的照相功能及操作簡便的PDA時,有誰還會購買單機數位相機及PDA呢。

******
不知道、不願意隨時發展新東西,不知道要時時進步的人,
不管時代趨勢變化地怎樣慢,
都會被淘汰的。

部落格

部落格
【中廣新聞網 】

「部落格 不可小覷的網路新興力量」(葉柏毅報導)

先讓我們想想下面的幾則新聞事件:前CNN副總裁兼新聞總編「伊森喬登」,上個月據透露,在「世界經濟論壇」中,曾經說過「美軍槍口朝著記者」,而被迫辭職;此外,CBS新聞主播「丹拉瑟」,在新聞節目「六十分鐘」裡,引用機密文件,指稱美國總統布希的兵役紀錄有問題,結果又被發現,他所引用的文件,極有可能是偽造的;還有最近異軍突起的網路瀏覽器「火狐狸」,短短時間之內,創下極高下載率,備受各界矚目;這幾個新聞事件,有什麼共通點呢?它們的共通點之一,就是:它們都是由網路上的「部落格」所揭發,或是傳播的。

被稱為「部落格」blog的「網路日誌」,已經被美國「韋氏大字典」選為去年最具代表性的英文單字。什麼是「部落格」呢?簡言之,「部落格」是一種可以讓用戶在網頁上輕鬆發表意見,並提供讀者回應的網路平台;使用者不必具備太多電腦知識或網頁撰寫技巧,就可以輕鬆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站台,這似乎和傳統的「bbs」,也就是所謂的「電子告示板系統」差不多,但它比「bbs」功能更強的地方在於,它是「全網頁作業」方式,使用者可以在網頁上輕鬆地張貼文章、上傳圖片、自訂版型,或引用文章,它最吸引網友的,除了是滿足網友的「書寫」與「發表」欲望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它的全個人化功能,用戶可以自己設計出獨具個人風格的網路日誌形式,「部落格」可以讓一個即使是對電腦完全一無所知的使用者,也可以「三分鐘輕鬆搞定一個個人站台」,並且還可以迅速找到相關主題的文章與留言;也就是說,它同時具備「網頁」和「bbs」的功能,因此一推出,馬上受到網路用戶的熱烈歡迎,大多數的用戶,通常都拿它來寫日記用,因此而造成部落格的「網頁日記」特別盛行。「部落格」真正興起,不過是這四五年來的事;「部落客」們除了可以網誌園地上自我發揮之外,也可以把自己認為有趣、有價值的一些文章,藉由自己的網路日誌推薦給網友;而隨著後來內容越來越多元,部落格也逐漸從個人日誌轉變成為抒理念,乃至於做另類記載報導等用途,「部落格」的功能,也因此而轉向另一方面。

對於一些認為部份主流媒體只是採取固定面向觀看世界的人來說,部落格上的新聞與評論,無異是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找到了另一個發聲管道;當某些言論可能因為不符合媒體的特定立場而無法受到注意時,用部落格臧否時事,或是揭發所謂的真相,成為用戶們接近使用媒體的另一種最佳管道,這種接近使用媒體方式,甚至比媒體的民意論壇,或是公共電視更有效;熱愛部落格新聞的人認為,部落格新聞回歸到民主的最原始本質,就是民眾參與,降低了接近媒介的門檻,把觀看事物,以及詮釋世界的權利,還給平民百姓。

但部落格這種另類媒體的崛起,卻讓主流媒介懷抱著相當的敵意;例如前述的CNN新聞總編「伊森喬登」被迫辭職事件,雖然由部落格所揭發,不過演變到後來,竟然成為主流媒體與部落格的戰爭,許多美國主流媒體開始正視到部落格的力量,並且認為伊森喬登的離職並不值得,因為沒有具體事證能夠證明他的確指控過美軍,而開始怪罪部落格「搧風點火」;此外,三月七號,美國白宮發出了第一張「部落格採訪證」,給知名部落格的主編「葛拉夫」;但是據葛拉夫表示,他到白宮參加新聞簡報或記者會的日子,並不好受,因為幾乎沒有記者把他視為同業,而他是去採訪的,不過每次卻都成為記者們詢問的對象,他最常被問到的三個問題就是:「什麼是部落格」、「你為什麼穿短褲進白宮」,還有「你確定你頭腦清醒嗎?」此外,最近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高等法院也判決,三名在部落格上透露蘋果電腦機密資訊的三名部落客,不能被視為記者,因此不適用加州的新聞記者保護法,他們必須對他們供出他們的消息來源和相關資料,這項判例一出,立刻引發民權團體的高度關切,認為是對網路時代言論自由的一大打擊,從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正視部落格的傳播力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有學者就認為,藉著越來越多針對著部落格報導而來的案例,其實正可以讓傳播學界與業界再度反思,到底要如何去確立新聞記者的專業性與專業地位;媒體的氾濫,已經大幅降低了媒體進用人力的門檻,這裡有兩點可以去質疑的,其一是媒體是依據什麼標準來認定某個人可以或不可以從事新聞工作;其二是如果進入主流媒體工作的人,不一定要唸過新聞或傳播,而且主流媒體報導新聞的一些觀點與方式,也頗受到傳播學者的批判,那麼這些主流媒體,又怎麼能認為部落客報新聞就不適合呢?

所以,問題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老迴圈:媒體有「第四權」之稱,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三權;而在不滿媒體主導言論的情況之下,部落客挺身而出,以監督媒體自許;然而,誰又能保證部落格新聞不會犯下主流媒體可能會犯的錯誤,而當部落格新聞惹出事端時,又有誰能來監督部落格言論呢?事實上,「權利」和「責任」是分不開的;如果部落格新聞,或部落客寫手們,認為自己能夠一定程度上顛覆主流媒體的偏頗言論,那麼也應該負責應負的言責;新聞與言論自由固然應該維護,可是當某個論壇,也犯下了侵犯他人權利的錯誤時,要如何處理,相信應該已經到了學界、法界、業界與網路用戶們共同開始思考的課題了。

2005-03-13

安裝愛的方程式

安裝愛的方程式。
anyone | 13 元月, 2005 16:49
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很喜歡,跟大家分享。


客服工程師:您好,有什麼我可以為您服務的嗎?

顧客:嗯,我考慮以後,決定安裝「愛」。你能夠一步一步教我怎麼做嗎?

客服工程師:可以的!你準備好要安裝了嗎?

顧客:嗯,我不是很懂技術,但是我想我準備好了。我首先要做什麼?

客服工程師:第一步是要打開你的心,你找到心了嗎?

顧客:找到了,但是有幾個其他的程式正在執行。在它們還在執行的時候安裝「愛」沒有問題嗎?

客服工程師:有哪些程式正在執行呢?

顧客:我看看,有「過去受的傷」、「沒自信」、「妒忌」和「悔恨」正在執行。

客服工程師:沒有關係,「愛」將會讓「過去受的傷」在你的目前的作業系統中逐漸消掉。它可能會繼續留在你的記憶體裡面,但是不會影響其他程式。「愛」自己有一個叫「充滿自信」的組件將會覆寫過「沒自信」。不過,你必須完全關閉「妒忌」和「悔恨」。這兩個程式將會使「愛」無法順利安裝,你能夠關閉它們嗎?

顧客:我不知道如何關閉它們,你能夠告訴我嗎?

客服工程師:當然沒問題!在你的開始選單啟動「寬恕」和「遺忘」,重複這個動作直到「妒忌」與「悔恨」完全消除為止。

顧客:嗯,好了!「愛」自動開始安裝了,這樣正常嗎?

客服工程師:是的,不過你目前只有基本的程式,你必需連接上其他的心才能升級。

顧客:啊!我已經遇到錯誤訊息了,它說「程式無法在外部元件上運作」,我該怎麼辦呢?

客服工程師:不要緊!它是說「愛」程式是必須建立在內心裡來運作的,但是還沒有辦法在你的心裡運作,說得簡單一點,它意味著在你能夠愛別人之前,你得要愛你自己。

顧客:那麼,我該怎麼做?

客服工程師:拉下自我接受的選單,點選下面這幾個檔案:「自我寬恕」、「瞭解自己的優點」、和「接受和麵對自己的軟弱」。

顧客:嗯,好了。

客服工程師:現在把他們複製到「我的心」這個目錄底下。系統會覆寫掉任何有衝突的元件,然後開始修復程式裡的錯誤。還有,你得要把「喋喋不休的自我批評」從所有的目錄底下刪掉,然後清空資源回收筒,確保它絕對不會再出現。

顧客:咦!?我的心一直有新的檔案出現,螢幕上出現「笑容」、「平靜」與「踏實」在我的心上自動複製得滿滿的,這樣正常嗎?

客服工程師:有的時候是會這樣的,有的時候得等上一會兒,不過所有的東西終究都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愛」已經安裝好,也開始運作了,掛斷電話之前我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愛」是免費軟體,記得一定要把它和它的各種有趣可愛的部份
分享給每個你碰到的人,然後他們又會和其他人分享它,最後一些很棒的組件又會傳回到你這邊來。

顧客:謝謝你!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2005-03-12

成熟的人是要改變自己

成熟的人是要改變自己 來面對自己的問題

上次聽了一場演講,題目是如何做一個成熟的人,聽完以後感慨良多啊!

原本以為自己很成熟,後來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是不成熟的。

一句話說:「成熟的人是要改變自己來面對自己的問題」

你想想看在你週遭的家人朋友愛人中誰會去改變自己,不管改多改少

如果有在改,你將會發現他遇到了困難越來越少

處理事情來越來越得心應手,自然就會散發出成熟的魅力。



回想一下小孩子的行為模式,今天他要到一顆糖,他用的方法是吵鬧哭

他絕對不會想到把自己變的乖一點就有糖吃

各位想想看,你是否有一些觀念是錯誤的,違背了社會風俗而你卻不願去改變

只用一些藉口說,那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所以沒辦法改

那你跟小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同呢? 你自己根本沒資格去衡量別人成不成熟。

因為別人至少有在改,只是慢了一點

你不能因為別人的學歷和生活的環境不同,就認為他不成熟

或許他做錯了事,觀唸錯了都肯去修改,而你呢?



曾經有位學生在上課中問我說,她和她的男友已交往一兩年了

不過,她發現她男朋友好像進步很慢,好像都是她在拉拔他

所以,她要和她分手,不過,他男朋友這時才振作起來決定要努力。

那位同學問我說,那我是不是要繼續和他在一起,因為,我覺的他好不成熟喔!

我只對他說,如果,妳這時候離開他是最不成熟的表現

因為,你們都遇到了困難,而妳卻把難題留下來給他一個人,自己就像鴕鳥一樣的躲開

所以,我建議妳在這時候要幫他成長

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妳的一句獎勵的話,妳的陪伴,妳的愛,都勝過其他人的一百倍一千倍

一個人,好不容易有想改想變的念頭,那隻是剛開始燃燒的火

如果妳這時候離他而去,那就像拿一桶水把火澆熄了

如果,妳要離開他應該是他有成就時才離開,這樣才是成熟的表現

不過,我想妳這時候也不會想離開他了吧!

五年後那個學生回來謝� 禮�BR>< BR>當初要不是聽了我的話,他現在也不會是某年輕企業家的老婆了



又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位搭便車了的少女,看她上車後紅著雙眼,我問她:「小姐妳沒事吧。」

她卻哭了出來,她說他剛和她老公辦完了離婚手續,原因是太多觀念不一樣

我就跟她說,在美國做過一項調查,婚姻生活到六十歲還維持美滿的夫妻中

有99%他們的另一半,不是合乎當初他們心目中的人選,理念多半不相同

而且幾乎都是其中一個愛另一個多,我問他們,那為什麼婚姻還能美滿的維持呢?

他們說,如果,遇到理念不同時,就是要提出來互相討論


萬物始生 陽氣初發

萬物始生 陽氣初發

萬物始生 陽氣初發 春天養肝正當時
【中時電子報 】

鄧正梁(中西醫師、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春季,始於立春,終於立夏。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那麼,人們在這個季節裏應該怎樣注意攝生益壽呢?

肝與膽互為表裏,其經氣旺於春,肝膽之氣以條達舒暢為度,要使自己思想開闊、心情舒暢,不要使肝氣鬱結、思鬱沈悶。

生活起居方面,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到處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這種環境最有利於生精血、化津氣,充實人體的組織器官,因此,人們應該盡量多做室外活動,讓身體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微風的拂煦,汲取大自然的活力。

★飲食 宜甘少酸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當春之時,食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因為食用酸性食物過多不利於肝氣疏泄,而多食甘味食物可增強脾胃功能。由於春天為陽氣初發之季,素體陽虛者易覺胃口不開,腹部不舒,此乃陽氣不足,脾不健運之故,可酌用胡椒、砂仁、黨參、大棗、淮山藥等以健脾助運。

在疾病預防方面,中醫歷來主張春季的益壽保健要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春季風氣當令,氣候變化較大,尤其早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潮來襲,多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再加上人體的肌表已經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禦能力有所減弱,故當此之時,應及時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春季不可立減棉衣,老年人氣血虛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要注意背部保暖。我國古老的生活諺語「春捂秋凍」中的「春捂」是符合春季益壽原則的。

★百病易叢生 適量運動提高免疫力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春天又是個「多事之春」。正如諺語所說:百草回芽,百病易發,春天不僅是許多慢性病,如冠心病、胃潰瘍、偏頭痛的好發時節,而且春分前後常見的傳染病還有流行性腮腺炎、肺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等,所以,平素一定要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免疫力。

春天應早點起床,起床後可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興趣愛好,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鍊,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八段錦、五禽戲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這對預防春季的流行性疾病是頗有裨益的。

總之,春季益壽,務必順應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己的精神、情緒、氣血如春天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將大大有助於延年益壽。

2005-03-06

刀子插裡頭

刀子插裡頭

波蘭一老先生老頭疼,竟然是刀子插裡頭
【中廣新聞網 】

波蘭有個61歲的退休老師,最近老覺得頭疼的厲害,到醫院照X光,結果把醫師給嚇壞了,原來這個老先生的頭顱裡,竟然插了一把水果刀,但他自己卻渾然不知。

據醫師表示,這把水果刀,就直通通地插在老先生的耳朵下方,但卻沒有刀柄,醫師很好奇,這把刀到底是怎麼插到老先生頭裡的,老先生回憶說,他有次不小心從凳子上跌下來,可能就是在那時候,刀子就插進他頭裡去,而且可能是由於衝擊力道太大,所以才把刀柄給折斷了的。醫師表示,老先生真夠好運的,一把刀子直通通插進腦子裡,還什麼血管神經都沒傷到,簡直太神了;至於老先生說,他只是想上醫院拿個頭痛藥,沒想到醫師竟然從他頭裡拿出把刀子,他自己也被嚇到了。

******
真是幸運極了,這樣子都平安無事.....

2005-03-05

生活態度決定壽命長短

生活態度決定壽命長短
【中廣新聞網 】

剛出版的美國雜誌推薦十大長壽良方指出,人是否長壽,取決生活態度,人們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往往能夠決定生命長短。明尼蘇達州梅奧醫療所的研究報告說,樂觀面對生命能夠避免在50歲前提早死亡,因為他們的生活質量比總是悲觀的人好得多。

雜誌還列舉十項長壽的生活方式,包括:避免過度睡眠;樂觀向上; 保持良好的性生活;養隻寵物;增加運動;有足夠的錢;戒煙;遇事冷靜;多吃抗氧化食品,以及娶或是嫁一個適合你的對象。

科技「薪」貴=高級勞工

科技「薪」貴=高級勞工

【聯合新聞網 記者 黃美真/報導】
廣 告
你想成為科技「薪」貴嗎?優渥的薪資福利及產業前景,讓上班族都想加入科技產業,不過科技人David卻認為,生活上的某些快樂,並不是金錢可以滿足的。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提到,工時長、常加班及常有壓力等,也是科技新貴須承擔的痛苦。

科技人的薪資福利最令人羨慕,有7、8年工作經驗的科技人申作泓認為,網路資訊日新月異,隨時都有新的病毒或技術出現,使他必須隨時充實自己才能保持競爭力。他說自己雖然是專案經理,年薪近百萬元,但他卻認為科技新貴充其量只不過是「高級勞工」而已,畢竟並非每位科技人都坐領高薪,年薪千萬大部分是研發工程師,可是他們也得肩負公司競爭力的重擔。

目前任職國內某大知名主機板廠商系統開發工作的David,進入科技產業才3年,年薪已進百萬元,但他覺得科技業與其他產業並無不同,媒體大幅報導也產生一些假象,但工時長、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科技人都想到薪資優渥、福利好的公司發展,所以一般科技大廠才會用好的條件及福利制度,來留住優秀人才。他也感嘆,就算薪水再多,生活上的某些快樂非金錢能滿足。

吳睿穎說,科技新貴必須面對工時過長、經常加班及壓力常在等「3長(常)」的考驗,想投入科技業的求職(新聞、網站)者,必須有這方面的體認,並不斷進修吸取新知,以免於被淘汰。

******
一分錢一分貨……

2005-03-04

一噸重的討論,不如一盎司的行動,去做事!

一噸重的討論,不如一盎司的行動,去做事!

新印度精神 創造財富新貴
【中時電子報 】

本報訊多數人對印度的印象,是出世、冥想、無效率。但是,一批新印度世代正在崛起。

--------------
地處印度西南部的邦加羅爾市,有「印度矽谷」之稱。微軟、英特爾等超過二百五十家跨國企業爭相在此設立研發中心。市值逾一百六十億美元、全球第四大軟體公司——Wipro科技的作戰總部,則隱身在邦加羅爾的郊區。這是集團的權力核心,掌控四萬四千名員工,全球前五百大企業裡,有八十九家是他們的客戶。他們是全球第一家獲得五級軟體服務認證的企業,同時在紐約和印度股市掛牌,目前每股股價約新台幣五百元,是台積電股價的十倍高。

四年前,這公司全球聯絡窗口和發言代表,突然由中年男性,變成一張三十歲的女性臉孔——桑吉塔(Sangita Singh),Wipro科技公司有史以來年紀最輕、也是唯一的女性副總裁,是現任全球行銷長。

當年桑吉塔才滿三十歲,只是一個行銷部門小主管。有一天,人事部門發出公司行銷長將離職的電子郵件,並保證公司將盡快在外部找到適當人選。

桑吉塔腦中只有一個念頭:「我!我絕對可以!」她打聽到執行長保羅開會的小空檔,衝到保羅面前說:我「要」這份工作!

保羅看著眼前不及一百五十五公分高、臉蛋看起來像大學生的桑吉塔,訝異地丟下一句:「我根本不認識妳!」但桑吉塔向保羅爭取到二十天後的正式面談機會。在這二十天裡,桑吉塔認真的準備一份簡報檔案,裡頭說明自己有多適任。保羅輕描淡寫地告訴她:「前任行銷長說妳還不夠格接他的位置。」楞了五秒鐘,桑吉塔鎮定地說出:「但要跟我共事的人是你,不是他。你得自己做決定。」


保羅大笑:「哈哈哈哈,說得好!」隔天下午一點,在電話上,保羅恭禧桑吉塔,正式成為行銷長。

在過去四年的時間,桑吉塔同樣以創新的方式,大幅提升Wipro的世界知名度,成為公司表現最佳的行銷長。

進入她辦公室的下屬們,每次都得看到門上的漫畫警語:「一噸重的討論,不如一盎司的行動,去做事!」這,就是桑吉塔,一個非常「不印度」的印度年輕世代象徵。

梁朝偉

梁朝偉

梁朝偉練拳 當一代宗師
【聯合新聞網 記者歐銀釧/台北~香港電話採訪】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以港星梁朝偉(新聞、網站、圖片)為封面,探討香港電影浴火重生,競逐國際。梁朝偉指出,他在「韓城攻略」中與韓國電影人合作,是全新體驗。他呼籲香港影視工作者走出香港人的市場,與亞洲其他國家同業合作,找到更大的市場,也刺激更多創意。

梁朝偉表示,新的一年,他將拍王家衛(新聞、網站)導演的「一代宗師」功夫片。「其實拍了十多年,想拍些新的東西。所以今年我也會抽時間去練詠春拳,演一代宗師起碼也要會詠春拳,我從來沒有用半年時間去飾演一個角色。」行程滿滿的他,「將於8月和劉偉強、麥兆輝等『無間道』原班人馬,可能拍一部私家偵探與連環殺手的故事。」

梁朝偉表示:「我跟劉偉強和麥兆輝他們講過一個私家偵探的故事,我們現在還在構思劇本。大概每個星期會坐下來一次研究劇本,因為我們的資金有限,花的時間會長些,到時花的錢可以不多。」梁朝偉強調,他很享受拍戲的過程,從來沒有想過要在獎項、金錢或者名氣上要得到什麼,「我演戲主要是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工作,如果你很享受,與不同的人都做得很開心,這也就是輝煌了。」

至於華語片的出路在哪裡?梁朝偉說:「香港片也有很多高品質的電影,如王家衛、杜琪峰、關錦鵬等導演的電影,不僅在亞洲,在西方都很有名。影視業有個融合的趨勢,香港很多導演在國際舞台上的成功,對香港影視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你看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吳宇森、王家衛等導演的成功,都為香港的影視開拓了新的市場,希望這樣的風氣慢慢可以帶起來。」

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表示:「亞洲一億五千萬中產階級,成為電影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不再受得了那些廉價、惡俗的暴力與色情。」報導指出,香港將八大影視創意工業匯聚成「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競逐國際。邵氏、有線電視及嘉禾等影視企業,均投入數以億計的巨款拍片,宏揚香港的亞洲影視中心地位。


******
如果做一件事情,你很享受,
與不同的人都做得很開心,
那也就夠輝煌了!

台灣的科技產業要深思轉型

台灣的科技產業要深思轉型

各國微笑曲線站那邊 研討會上見端倪

陳泳丞

台灣是個「製造導向」非常強烈的地方,這一點,連從在不同地區舉辦的市場研討會,都可以感受得出來,實在是個相當有趣的事情。

以LCD產業的研討會來說,在台灣舉辦的內容,廠商們所討論的,多半是自家面板廠生產線有幾條?產品組合有涵蓋哪些尺寸?產能有多大?成本有多便宜?透過上下游的產業鏈垂直整合,成本還可以更便宜多少?

日本的研討會則多半討論技術,把面板製造技術當成工藝品等級來研討的人比比皆是,透過充分而詳細的解釋(當然啦,主要的技術方法當然不會外傳),要告訴大家的其實就是,「我這是藝術品,藝術品的價格當然不應該太低。」

至於美國,是資訊電子產品的大宗消費市場,新力、HP、Dell、三星、LG、飛利浦等等掌握市場主要品牌的廠商,都在這裡急欲建立、或是鞏固自己的地盤。所以,討論的多半是戰略,市場趨勢與走向,就像新力說得很好,「How to be market share leader with price premium ?」(如何同時掌握市佔率與更好的產品價格?),答案是,Like no other(不要跟別人一樣)。

大家都知道,LCD的產業有所謂的微笑曲線,曲線的兩端各是中小尺寸面板,以及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新聞、網站)面板(主要由日韓面板廠掌握),中間附加價值最低的,就是接近標準品的OA用面板(NB(新聞、網站、商品)、監視器,台灣廠商居多)。

看來,連研討會的特性,也都感染到這種氣息,日本與美國的研討會各在微笑曲線的兩端,一個是技術、一個是策略趨勢,而台灣還是停留在製造這一端(曲線底部),盡量刻苦自己省成本,想盡辦法為其他人創造附加價值。

台灣的科技產業要深思轉型,也許我們大家可以來看看,以後的研討會內容,到底有沒有出現一點什麼變化,就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
代工的心態要如何改掉呢?
如果未來的公司還是只有這種短視的心態,
台灣永遠都只能幹幹代工,
然後等著被幹掉。

2005-03-03

創造力與思考力

創造力與思考力

李遠哲:教育注重考試將造成學生沒有創造力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日電)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表示,只注重考試的教育,將教出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台灣學校「訓練」重於教育,結果教出許多考試能手,並非好現象。

李遠哲今天在台灣大學以「生活在急遽轉變的世界裡」為題發表演講時做以上表示;他說,大學是自我學習的地方,大學生應好好思考並接受良好教育,才能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如果大學生只忙著考試,沒有時間思考或學習其他的事情,畢業後將遇到很多困難。

他指出,教育與訓練的不同點在於教育教導一個人學習思考,想辦法解決人類從未解決過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別人已經解決過的事,而訓練是教導人重複別人已經會的事情,李遠哲認為教育不應以考試為導向,而應教導學生做別人不能做的事。

李遠哲舉例說,美國總統小布希自西元二千年執政後,四年多以來的教育改革讓美國教育學到台灣教育的缺點,越來越重視考試,而鼓勵考試的後果,造成許多美國大學生的創造力與思考力不見了。

他表示,考試題目都是「考別人已經會的東西」,出題老師也不會出他們不會的題目,這種以筆試方式評鑑人的做法是不對的,考試並不能評量出一個人有多大能耐,也考不出學生的創意與思考力。

李遠哲勉勵台大學生,在急遽轉變的社會裡,藉由交流把意見告訴別人,比死讀書重要,學生不能把所有時間浪費在考試上,也不能讓學校佔有所有時間,應作自己的主人,培養學習的習慣,並拓展視野,才能培養完美個體。940302

用「3E」哲學搶下客戶、不怕挑戰

用「3E」哲學搶下客戶、不怕挑戰

2005年3月 e天下雜誌
撰文-熊毅晰 攝影-邱如仁

不時瞇著雙眼的微笑,加上客氣而又慢條斯理的談吐,和茂迪總經理左元淮交談,嗅不出一絲「股王」的感覺,反而盡是和鄰家大伯閒話家常時的親切自然。
2004年底,原本沒沒無名的茂迪,股價超越聯發科,一舉摘下台灣股市「股王」桂冠。而親切的左元淮,正是讓茂迪一飛沖天的靈魂人物。
「我是覺得好像有點來得太早了,因為我總覺得我們還在起步階段,」問左元淮如何看待他的「股王」新頭銜,他還是語帶謙虛地說這是「美麗的意外」。
茂迪在股票市場竄起的速度,讓左元淮意外,但能夠帶領至今已有24年歷史的茂迪再創高峰,卻是左元淮早在1997年就預知了。
今年56歲的左元淮,輔大物理系畢業後,1972年到美國紐約耶希華(Yeshiva)繼續攻讀物理。在拿到物理博士學位後,先是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任職,專門研究人造衛星的紅外線探測技術。一年半後,國際上發生能源危機,美國政府能源部成立了「再生能源實驗室」,當時覺得工作太單調,加上對太陽能發電充滿興趣的左元淮,就申請進入這個新部門研究。
在等待進入「再生能源實驗室」期間,左元淮還到加州柏克萊大學做了一年半的的影印機研究。到1981年,他就開始他人生中與太陽能光電的不解之緣。
1997年時,左元淮發現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的成長曲線突然陡峭起來,他發現太陽能是一門值得投資的生意。
基於對太陽能光電市場的憧憬,加上厭倦20多年來在公家機構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左元淮有了中年創業的想法。

一次爬山,帶來中年創業機會

太陽能電池片的製造屬於矽晶體的半導體製程,而當時在台積電、聯電的領軍下,台灣儼然已是全球半導體重鎮。長期擔任工研院顧問的左元淮,在對台灣產業界稍有熟悉的情況下,就帶著他的創業計畫書來台灣找機會。
不過,太陽能光電技術在當時終究冷門,加上對台灣創投業完全不熟,左元淮的創業之路初期並不順遂。
一次爬山之旅,讓左元淮圓創業之夢。原本募資無門的左元淮,在一次與昔日大學同學兼長年好友鄭福田(茂迪董事長)爬七星山的遊程中,透露自己創業的瓶頸,結果和當時正想帶領茂迪轉型的鄭福田一拍即合。鄭福田建議左元淮不如在茂迪公司內部創業,而茂迪的太陽光電事業部因此就在2000年正式成軍。
左元淮和鄭福田的遠見,因此成就台灣股市的另一則股王傳奇。2001年4月,座落南科的茂迪太陽光電廠正式量產,當年7月,該事業部就開始賺錢,接著一路成長。
2004年,茂迪營收約24.6億元,每股盈餘約11.68元,其中超過8成都是來自太陽光電事業部的挹注。而且與2000年茂迪的每股盈餘為 1.25元相較,自從左元淮領軍的太陽光電事業部加入茂迪後,獲利跳了9倍,今年,根據法人預估,茂迪的每股盈餘更是上看25元。

京都議定書,讓股價破300

而在股價表現方面,茂迪更是2005開年以來,台灣股市中唯一一支在200元以上的個股。甚至在2月16日,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日益暖化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當天,屬於能源環保概念股的茂迪,股價更是突破300元大關,更加顯示左元淮的股王「意外」說真是謙遜了。
儘管已經貴為股王,謙虛的左元淮還是不減那份科學人的赤子之心。在左元淮與記者的訪談過程中,這位兩鬢已見斑白的CEO,特地從書櫃中拿出他多年來到世界各地推廣太陽能電池應用的相片簿,從最先進的歐美,到俄羅斯、中國大陸,乃至於非洲,目不暇給的相片簿厚度超過20公分。
熱愛太陽能光電的左元淮,還不時拿出太陽能音樂盒、太陽能庭園燈等產品,用手電筒照射各種產品上的太陽能板,顯示太陽能產品的神奇之處。
樂於分享的他,甚至還難得露出驕傲神情地從抽屜拿出他那20歲出頭,長相帥氣的大兒子相片。「去年才回來台灣,現在在台北當英文老師,」像個孩子般秀出心愛寶貝的他還透露,大兒子的女友還是個加拿大人。
這就是左元淮,有著和過去股王CEO迥異的親切熱情風格。
究竟,長期在公家單位做研究的左元淮,為什麼可以在跨入私人企業後,依舊有亮眼表現?而這位樂於分享的股王CEO,甚至還獨創一套「3E」職場經驗,到底是哪「3E」呢?以下就是他的現身說法。(熊毅晰)

* * * * * * * * * * * * * *

公家單位和私人企業很不一樣,私人企業壓力較大,不過因為畢竟當時是我自己選擇要轉換跑道的,所以也是樂在其中。不過,有空我還是會看很多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書。
以前做研發,最主要就是發表文章、著作、申請專利、參加學術會議這一類。做研發的心態常常是自己想一個新的研發方向,然後去申請經費,做了2、3 年後,發表了很多文章,然後再申請專利,接著就結案。至於研究的成功與否,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沒有賺不賺錢的壓力,專利權也是屬於公家的。
在私人企業,就會有賺錢的壓力,要考慮量產的良率,要對員工、股東負責。所以,我從公家的研發單位到私人企業,第一個感覺就是「不輕鬆」。
企業經營有很多壓力,要賺錢,還要面對競爭。做研發,只是自己給自己設立目標,做得好或不好,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沒有人靠你吃飯。就算沒有申請到研究經費,也是去做別人的研究,薪水照領。
不過我轉入私人企業後,目前表現也算不錯的原因,主要是包括董事長在內,茂迪本來就有一群很好的經營團隊,加上我們運氣好,很快就賺錢了。

要分享我過去的職場經驗,我覺得有3個「E」影響我最大。

第一個「E」:訓練英文能力
第一個是「English」。我在美國能源部時,刻意讓英文寫作和英文溝通能力進步很多。

過去在能源部做研究有規定,發表文章前要經過編輯人員整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編輯人員常跟我講,我寫的英文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要好。所以,我在能源部10幾年來,第一個收穫就是大幅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
我有下功夫,當時覺得自己發音不好,還曾經自掏腰包請老師來幫我糾正發音,還有看英文文章、每天練習寫英文文章。我到現在還規定自己,在台灣看中文書,在國外看英文書。我一上飛機就改換英文書來看了。
英文能力很重要。以茂迪為例,成立頭幾年的業務,大部份都是我自己跟客戶聯絡,等於是我用自己的英文能力幫茂迪打下基礎客戶。
我覺得在台灣的年輕人應該在自己的英文能力上好好下苦工,除了可以讓自己的職場加分,更可以讓自己有國際觀。

第二個「E」:培養EQ
第二個是「EQ」。EQ就是人際關係,在職場上就是怎樣去和別人建立伙伴關係。

像我們無論跟供應商、客戶,建立伙伴關係都是最重要的,我每天都提醒自己這方面的重要性。我在辦公室牆上就掛著這樣的字句:「最好的夥伴關係就是為共同優勢而有的互信與互重關係,進而創造超越任何一方獨自能夠達到的成果(Partnership at its best reflects a relationship of trust and respect, created for mutual advantage, and leading to successful outcome greater than either could achieve alone.)。」我跟員工講,我每天都要看這個,要員工也要注重這個。
我也常跟員工講,要自願做一些事。EQ還包括參加義工,像我在美國有教小孩子踢足球,還當過2年的當地中文學校校長,還有當地工程師協會會長。
我的小孩週末去上中文學校,後來我就自願去當老師,後來甚至變成校長。中文學校有300多位學生、幾10位老師,而且有收入和開銷,我就學會怎樣去管理一個組織。所以我常常跟人家講,我的管理經驗是做中文學校校長來的(笑)。
在美國能源部做研發的人有一種觀念,認為自己比較高級,有博士學位、發表文章、寫書,又擁有很多專利,所以會以為自己很高級。通常研發的人不願意浪費時間去做推廣的工作。
但我個人是覺得,一天到晚做研發,好像跟社會脫節。所以,我自願拿20%的時間去做推廣工作,因為能源部也希望我們能到國際上推廣替代能源。
很多同事認為我這樣有點奇怪,但我覺得對自己來說很好。譬如當時蘇聯解體,聯合國和世界銀行以及美國,想要把蘇聯那些原本做武器的科學家轉換成做和平用途,所以我就主動參加這個計畫,到俄國去看它們軍用武器實驗室,然後建議他們如何改成和平用途。那次待了2星期,很好的回憶,他們還帶我去看做飛彈彈頭的研究室,滿好玩的。
中國、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希望能幫助推廣太陽能光電,那時我也自願參加這個計畫,隨著美國能源部代表團每年去3~4趟。每次都是先到北京見一些農業部、機械部以及科學部等相關政府官員,接著他們就派人帶我們到各偏遠地方去看實際情況,然後世界銀行底下的GEF(國際環境基金會)、聯合國底下的 UNDP(聯合國發展基金會)等組織就會捐款協助中國、印度發展太陽能。我們當時是以專家的身分去現場看應用成果。事實上,這樣的經驗也對茂迪後來在中國的市場業務拓展有很大的幫助。
那時,我跟我們大陸市場業務負責人說,你只要到哪些公司,然後說是我派你來的就可以了。結果,那位業務跟我說:「真有效!我走到哪裡一提到左元淮大家都很認識,都很幫忙!」

第三個「E」:用e化聯絡全世界
第3個e就是「e化」。

我很喜歡買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PDA、掃描器這些科技產品,我覺得玩這些東西,就會學習相關的新知識,有接受新東西的胸懷。我今年56歲,很喜歡玩這些東西,我兒子還常跟我說,我什麼時候玩膩了可以送給他。
尤其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小公司透過e-mail,就能直接跟世界聯絡;需要什麼資訊,直接在網站搜尋就好。公司規模已經不重要,如果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胸懷,小公司也能做大生意。

User Experience apple&sony

User Experience

最初從蘋果公司的人嘴裡聽到「User Experience」這個詞,還是十多年前的事情。當時該公司副總裁之一的唐納德‧A‧諾曼(Donald A. Norman)就有一個「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的頭銜。諾曼是世界上著名的認識心理學家,作為使用方便的用戶界面設計方法的知名人士,現在還被人們唸唸不忘。蘋果公司賦予他的使命之一就是將User Experience觀念根植於蘋果公司。儘管現在他已經離開蘋果公司多年,但許多職員仍將這個詞語掛在嘴邊,這一事實讓人們看出他立下的功勞。同時我們也引發我們思考:蘋果公司是如何花費時間,培育出重視使用便利性的企業文化的。

  「製造讓用戶使用方便的產品」,現在無論哪家公司都會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但為什麼提起「使用便利性」,大家還是會想起蘋果公司呢?原因之一就是將其他要素優先於用戶的公司其實還有很多的緣故。與其他公司的MP3播放器相比,我以前使用的VAIO Music Clip播放器在傳送樂曲時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這是因為我電腦裡的樂曲文件都是MP3格式的,而VAIO Music Clip卻只能播放新力獨自格式的樂曲文件的結果,每次傳送都要對格式進行一次轉換。


---------


之所以對iPod愛不釋手,是因為iPod給了我充滿魅力的體驗。蘋果公司能比其他公司搶先一步帶來這種體驗,我想原因就在於該公司的開發理念。產品帶來的體驗的本質就是讓用戶對產品產生喜愛。一旦有了喜愛,就會「情人眼裡出西施」,對產品的缺陷也會視而不見。即便液晶面板不能正常顯示,我對iPod的喜愛並不會減少絲毫。仔細想一下的話,能夠讓用戶有這種心態,正是使iPod的人氣長勝不衰的關鍵所在。

  與其他電子產品廠商相比,讓新力能夠居人之上的理由就在於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可是,最近這層品牌的光環開始顯現陰影。其中一個原因我覺得就是新力產品帶來的體驗沒能給用戶帶來驚喜。我在買了iPod之後,VAIO Music Clip就沒有上崗的機會了。但是還沒有到捨得扔掉的地步,就這樣不知不覺中,VAIO Music Clip已經不知道放在在家中什麼地方了,現在甚至連找也懶得找了。

極簡的科技與消失的電腦

極簡的科技與消失的電腦

2005/3/2 點閱數: 146
鄧兆旻論未來趨勢—極簡的科技與消失的電腦
〈數位時代〉
電腦是二十世紀最具特色的科技,而未來的科技將會是如何?這問號不僅全世界科技公司全力研究,也是著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金頭腦們探究的中心議題。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目前於媒體實驗室鑽研人機介面的鄧兆旻特別於麻州波士頓劍橋撰寫長文,描繪他和教授、同事們對未來科技的思考分享與所有台灣科技產業。

一個月前,跟一個念博士班的朋友一起吃飯,他花了近四十分鐘跟我炫耀他最新買的PDA (個人數位助理),功能多到講不完。我對於許多他所展現的功能確實是相當驚奇,不過他最後提到的一個問題,卻更有意義:「蘋果電腦的iPod一台要三百美元,只能聽音樂。我這台最新型的PDA只要二五○美元,什麼都能做,真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去買iPod?」

朋友所說的確實沒錯。「聽音樂」這個功能,在那本厚達兩百頁的PDA使用說明書裡面,大概只佔了四頁篇幅;從最簡單的「幫媽媽算這個月還剩下多少銀兩可以買保養品」,到「編輯家裡的拉布拉多跟波斯貓調情的影片」,到「做跟大老闆們簡報的投影片」,功能目不暇給。所以究竟為什麼單一功能的iPod隨身聽能夠如此大賣,而新力(Sony)卻決定停下它那著名的 Cleo PDA生產線呢?

從一個「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研究者的角度來看,整件事情的關鍵,其實在於:「簡約」(Simplicity),已經成為當代人們面對資訊科技的基本態度與思考。

科技極簡主義-現在的個人電腦就像一把瑞士刀,如此複雜,也如此讓人感到難以親近願意讀厚厚說明手冊的電子產品愛好者,畢竟只是人口中的少數。數位隨身聽沒有其它功能,你只能用它來聽音樂,但是也正因為其簡單,所以接受度大大提高。使用者對這項產品的期待,只會停留在「聽音樂」的功能上;使用者對產品的感知能力(cognitive perception),也是侷限在「這是一台聽音樂的機器」上,因此不會被過多的功能給淹沒,而造成購買上的疑慮。

資訊科技的「極簡主義」,無論從產業界或是學界的角度來看,都已經正式成為主流。「When less is more(當少,變成多)」,應該是資訊電子相關產業與學界的工作者,都應該反覆思考咀嚼的一句箴言。

使用新定義

找出瑞士刀與菜刀之間的差異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用一組對比來解釋:一台PDA,可以比喻成一隻瑞士刀;而一台MP3隨身聽,則可以比喻成一隻廚房裡的切菜刀。雖然瑞士刀的功能百百種,可是如果你要廚師用瑞士刀來切菜,恐怕只會換來一對白眼。我們現在的個人電腦就是被設計成瑞士刀,要一台電腦可以做所有的事情,從「打報告」到「看電視」,從「查天氣」到「上網交友」,從「算成績」到「畫海報」……,正是這樣的設計模式,造成電腦如此複雜,也如此讓人感到難以親近。

當今的個人電腦互動模式,並不適合所有的人來「無痛苦」操作,就好像瑞士刀上的刀,不可能適合所有跟「刀」有關係的工作是一樣的。無論軟體的「使用者介面」如何設計,都很難讓用家可以輕鬆的完成「他想要完成的任務」。如果我們回到PDA跟iPod的例子上來看,PDA在播放音樂上的功能,可能跟iPod沒有兩樣,可是在使用者介面上的設計,就必須利用既有的按鈕和手寫筆,來複雜地完成播放音樂的功能,而不能像iPod那樣可以有一個特製好用的轉輪,或是專門設計給選擇音樂的按鍵來讓使用者使用--這時你不難感受「Simplicity」,才是人機介面互動的真諦。

除了介面設計上簡單易懂之外,功能不在多,在精。在設計未來消費電子產品的路線上,「菜刀模式」比「瑞士刀模式」,更能夠讓產品深入到跨客層的市場。如果以為提供超多功能在同一台電腦或是PDA,能夠增加產品對多種客層的吸引力,其實是無視使用者對「過多功能」所產生的本能抗拒。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至十年以上,我認為:能否將「資訊科技的極簡主義」深化在思考之中,會成為產品是否能真正觸動人心的最重點之一。

(數位時代提供)

******
還是簡單易用的產品,才有辦法打入大眾市場。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而人天生就是懶惰的,哪怕說明書只有一頁,
大部分的人絕對還是懶得去看。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一 照顧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科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比誰的規格最高為最終目的,如何照顧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才是要緊的事情。以Sony之前的PS2,NOKIA 的崛起,以致於最近最火紅的Apple iPod,都是由消費者的角度做出發點。同樣的道理也是用在隨身裝置的選擇上,儘管硬碟做的再小、價格再便宜,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過了4GB的分水嶺之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猛然轉為該儲存裝置是否耐撞擊、是否耗電量低、是否安靜等等行動數位影音的必然需求。

試著想想:您不會在手機電池已經不太夠了,再選擇一個比快閃記憶體耗電數倍的儲存媒體吧。您也不會想要聽到您的MP3 Player有任何雜音吧。您也不會希望您辛苦照的靜態照片、視訊影片,因為硬碟損壞而遺失珍貴的記憶吧。您更不會要一隻不能摔的多媒體手機吧。

二硬碟將退居小眾市場與大量儲存裝置,而非行動儲存裝置

一旦快閃記憶體的價格逼近合理的價格區間,硬碟終將退出行動儲存市場,除非硬碟技術又有革命性的進展(如同當初微型硬碟跌破大家的眼鏡一般)。硬碟適合大量儲存的特性不會被撼動,但也許仍然有少部份的消費者堅持購買大容量低成本的硬碟,但肯定這樣的消費者會隨著快閃記憶體價格的下滑而不斷減少。

三Apple在眾人期待下,推出消費者要的iPod shuffle

Apple在眾人期待下,推出消費者要的iPod shuffle,也順利將Apple的股價拱上波段新高。不管iPod再如何mini,顏色再如何鮮豔,當Steve一拿出iPod shuffle時,旁觀的眾人只能張口

「Wow」,看看這有如青箭口香糖的可愛小玩意(圖二)。而快閃記憶體也正式進入數位消費電子的老大哥-Apple的大家庭之中。圖二 Apple公司的iPod

******
快閃記憶體才是王道呀!

2005-03-02

高山症不治

高山症不治

熱愛登山 運動健將李奇叡高山症不治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TVBS新聞 】
到台東登山,不幸因為高山症死亡的李奇叡,是嘉義中正大學物理系二年級學生,他是同學們眼中的運動健將,也是年邁雙親的重要託負,卻在20歲生日前年輕的生命畫上句點。

李奇叡母親︰「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

看到兒子的遺體,被救難人員送下山,媽媽抱著兒子的外套,傷心的就快崩潰,想到兒子李奇叡新竹高中畢業,好成績推薦甄試考上中正大學物理系,直爽、熱心是同學們對他的深刻印象。

李奇叡大學同學︰「他是一個很真的人。」

李奇叡大學同學︰「人是蠻好的一個人,其實也會替同學著想。」

熱愛運動,李奇叡的身影也紀錄在系上排球隊的招生影帶當中,帥氣的殺球,比賽專注的眼神,和夥伴的默契,同學們眼中的運動健將,第三次參加登山活動,挑戰高度,卻因為高山症不治,同學師長真的很難相信。

李奇叡師長︰「運動員耶,他是運動員耶。」記者︰「體能應該不錯?」李奇叡師長︰「應該不錯唉!」

李奇叡大學同學︰「平常蠻愛運動的,這次出事情蠻驚訝的,沒想到會出事。」

來到新竹的老家,鄰居說奇叡的爸爸是自來水廠老員工,50多歲就快退休,媽媽是家庭主婦,唯一的弟弟患有智障,爸媽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聰明體貼的奇叡身上。李奇叡鄰居︰「跟同學一起騎腳踏車環島,體能很好的一個小孩,而且很獨立。」

年輕體能好,卻因為山上氣溫驟變,等不到救難隊馳援,也來不及過3月19號他的20歲生日。


******
不管運動能力再怎麼猛 生命還是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