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2

我的野蠻城市

Yahoo!奇摩新聞 - 東森星期講義/我的野蠻城市: "我的野蠻城市東森新聞報 鄭晃二】

自從一萬年前人類從散居的村落發展為城市開始,城市一直是文明的象徵。

巴黎、倫敦、紐約、東京、阿姆斯特丹,這些大城市不知孕育了多少人類文明的果實。

台灣的城市,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常常擠身先進國家各種評比、排行之中,友善城市、健康城市、生態都市,都是主政者朗朗上口,引以為豪的政績。

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宣傳布景背後,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城市的文明似乎已經悄悄地消逝了。

橫衝直撞的酒醉駕駛、騎機車閒逛尋仇的青少年、擄人勒索、黑心商品(新聞)、捷運(新聞、網站)色狼、吸毒轟趴、超商搶案、連方便的提款機也成為受騙者落淚的地方……。

城市裏的人像是草原上的羚羊,不知道誰將要成為遠處獵豹的午餐,只能假裝鎮定地繼續吃草,期待這一次獵豹不要撲到自己身上就好。

於是,發展了數千年的城市文明,彷彿又回到了中世紀,在昏暗的月光下,高牆背後的陰暗處,人們爭相搶奪硬冷麵包的悲慘世界。

其實,台灣的治安不是特別的壞,前面提到的這些大城市,也一直都在文明與野蠻的陰陽界之中掙扎,治安是全球許多大城市共同的問題!難道沒有解決的方法?有的!電影「關鍵報告」中警察可以利用第六感者的預言,將有犯罪預謀的人事先就逮捕監禁,防範於未然。

在真實的世界中,類似這樣的事情也早已經在進行中了!一度被譏諷為「罪犯天堂」的紐約市,從幾年前開始,提供警察更多的權力,可以合法盤查、逮捕、甚至監禁街上任何有犯罪嫌疑的人,大大降低了犯罪成長率。

但是,這樣的措施也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已經造成族群歧視與人權問題。

因為,所有與「主流價值外貌」不符的人,很容易引起警察的注意而受到盤查。

到最後,街上可能只剩下穿著全套運動服慢跑、小腹微凸的中產階級,以及穿著針織外套、散步買花的婦女,就像是電影「電子情書」中悠閒的氣氛。

城市治安惡化,人民很容易怪罪特定社群,怪中輟生、怪外勞、怪遊民,怪失業人士;政府則開始限制人民的自由,公共空間加裝監視器、降低金融卡轉帳額度、建立指紋檔案等等。

原本自由、充滿多樣性城市,從此單調、無趣,彷彿每天用消毒水刷洗、紫外線照射的「無塵室」,所有「非我族類」被排除在城市之外,城市特有的魅力與創造力從此消失?然而,城市畢竟不是大草原,分不清楚誰是羚羊誰是獵豹。

請看酒駕被逮的人也有穿著名牌、開進口車,吸毒販毒者也不乏中產階級,吸金掏空者貴婦名流在所多見,這些人只是「野蠻的比較有品味」」而已,野蠻的本質是一樣的。

對政府而言,維持城市的治安是維繫文明社會一個很關鍵的工作;所謂「拼治安」大概是要將城市人從野蠻的邊緣拉回來!不過,強化行為的管理只是治標而已,畢竟,野蠻是出自人類的天性,而城市更是野蠻人的大集合,只不過每個人文明進化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城市的魅力可以野一些,因為自由的城市才是創造力的根源;城市人不可以野蠻,因為克制自己動物天性才是文明的起源。

(作者鄭晃二/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本文於東森新聞台22日晨間十點首播,晚間十點及十二點重播,民眾日報22日刊登。

)"


******
非常犀利的一句話:野蠻是出自人類的天性,而城市更是野蠻人的大集合,只不過每個人文明進化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