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與管理的平衡
Robert L Bogue.唐慧文譯 2005/08/23
初入行時,我以為領導(leadership)是企業層峰人士的職責,管理(management)則是中階主管做的事。雖然就許多公司而言,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卻未必非得如此。不論組織規模的大小,管理與領導都是成功企業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原因如下。
領導與管理的差別
在任何組織裡,領導者的職務是定出一個方向。領導者是第一位預見組織未來地位的人,也是第一位號召眾人朝那個地位邁進的人。領導就是找出地平線上的某個定點,然後以響亮的聲音與堅定的口吻說,我們應該朝那個境地邁進。
管理聚焦於維持整艘船直挺挺地朝既定方向前進。管理不是挑選地平線上的某個定點,而是規劃朝那個定點前進的進度。
偉大的企業明白,如果把這兩種角色中的任一項扮演得稱職,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要找到一個既精通領導又深諳管理的人談何容易,簡直是不大可能。所以,大多數企業的執行長與營運長是分開的。執行長是企業的領導者,負責訂出一個路線。營運長則是管理者,負責確定這艘船依循既定的路線航行。兩人攜手合作,讓企業盡可能有效地運作。
成功的公式
企業要獲致真正的成功,必須結合領導/管理的模式。如果你的職務是聘請某人,你會希望物色具有互補技能的人才。如果你是天生的領導者,你會希望聘請一位擅長管理技能的人。同樣地,如果你的長處是管理,你會希望組織裡有領導者,提供你需要的領導指引。然而,聘請這樣的人才所費不貲,很少管理者負擔得起。所以,不妨考慮在你周遭同事中,辨認並激勵出這些人才。
辨認出領導者:如果組織架構允許的話,以部屬或同輩身分尋找優秀的領導者,是艱難的挑戰。我們總是在自己的領域推舉管理者。每天,我們向不疑有他的員工灌輸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簡言之,我們一再示範管理是什麼、為什麼重要。領導通常需要冒險闖入未知的領域。換言之,領導者必須冒險。在西方企業界,我們並未善加訓練人們如何放手一搏。
領導者通常是個性慷慨激昂的人,他們會興奮地大吼大叫、拳打腳踢--這是令管理者厭惡的。在找尋領導者以支持你管理能力的同時,找那個最難控制的人。此人有潛力成為領導者。
你或許也可能在同事當中辨認出領導者。他總是有點子,知道事情可以有不同於現狀的作法。有勇氣挑戰傳統作法的人,是當領導者的料。
辨認出管理者:如果你找尋的是一位管理者,理想的候選人是喜歡按常規行事的人。此人每天同一時間到班,同一時間下班。行事風格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人,通常擅長管理,因為日以繼夜執行同一控管程序是他們拿手的事。
你也可以在組織能力最強的人身上,找到管理者候選人。此人不一定要有潔癖,但他辦起事來似乎總是有條理。他會設法把一切事務加以組織、分門別類、找出某種架構。
邀搭檔攜手奮鬥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宣布你的搭檔人選時,你會希望先考驗他們的本領有多強。你會希望先問你的搭檔候選人一些問題和要求,引導他們擔任那個角色,但同時不洩露宏偉的願景。對於逐漸嶄露頭角的領導者候選人,簡單的開放式問題,比方問:「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利用這個機會?」就可能引出豐富的資訊。對於「你能追蹤控管這系列會議的行動事項嗎?」的問題,管理者候選人的回應也許正是你所需要的支援。
一旦你對自己的選擇和你挑選的搭檔感到安心,就是向他們透露宏偉計畫的時候了。畢竟,在你逐漸倚賴他們挑起重責大任後,你不會希望他們離職。你會想向他們解釋,他們在領導與管理你所屬部門方面扮演要角。這或許意味你必須坦承自己的能力有限,但若要他們了解你說的話,那也許是必要的。
尊重你的搭檔
如果你遵照上述的程序,你極可能已在所屬的組織內找到適合擔任你搭檔的人選。這本身就潛在著挑戰。我們凡人通常會珍視、尊重、了解自己所擅長事物的價值。領導者會肯定優秀的領導人才,管理者會肯定優秀的管理人才。然而,為了保持平衡,務必要學習尊重你的搭檔所展現的特質。乍看之下,這似乎很容易,但其實卻是在組織內實施領導與管理結合模式時最困難的部分。如果你是個領導者,你會有勇往直前的衝動,不太注重什麼專案評估會議、里程碑、行動事項審核等。但這些卻是管理者需要打理的事務。同樣地,身為管理者,你或許不懂,為什麼要開半天的會議討論策略。
抑制你的衝動,並設法尊重你的搭檔,也尊重他為協助你圓滿達成任務而採取的作法。
2005-09-28
人生經營》要賺多少才夠 ?
人生經營》要賺多少才夠 ?
羅耀宗
社群網站craigslist的創辦人紐馬克,怎麼看都不像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巨星,他童山濯濯,自稱是超級害羞內向的書呆子。更誇張的是,這位電腦程式設計師堅持的目標,大部分創業家聽了都會大搖其頭:他斬釘截鐵表示,絕不靠自己的網站撈錢。
紐馬克52歲,今年榮獲第九屆威比獎年度風雲人物。威比獎是網際網路界的最高殊榮,有如影壇上的奧斯卡金像獎。
craigslist創立於1995年,是個橫跨34國、175座城市的分類廣告網,每個月吸引1,000萬人進站張貼廣告,尋找朋友、出租公寓、室友、褓母、工作、骨董。他們也賣衣服、舊家具、汽車,甚至房地產,或捐贈二手貨。
接受免費張貼廣告
紐馬克十分珍惜這座網站的非商業特質。網站草創之初,他在幾個人的義務幫忙下,利用閒餘時間經營。等到流量成長到應付不來後,他才辭掉白天的工作,全心全力投入。craigslist不要求訪客登記和繳費。今天,在craigslist刊登的廣告,99.2%仍然免費。紐馬克表示,談到利潤動機,他唯一的「讓步」,是對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的企業刊登不動產和求才廣告收費。
只依賴若干企業廣告收入,並不表示craigslist的財務狀況慘不忍睹。自1999年以來,craigslist一直有盈餘。就算要付費,企業主還是趨之若鶩,每個月刊登求才新廣告逾16萬則,因為craigslist向企業主收取的費用,遠低於其他線上職業仲介服務。
收入雖少,craigslist營業額卻已經高達千萬美元。這些錢並非全數收進紐馬克等人的口袋,craigslist將一部分收入,捐贈給公益慈善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紐約時報》說,craigslist的管理階層只把利潤視為繼續掌控本身命運的手段。它追求的是服務使命的極大值,不是盈餘的極大值。
追求服務使命極大值
1,000萬美元營收,對只有18名支薪員工的craigslist來說,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不過,和紐馬克及他的網站的可能價值相比,那可是小巫見大巫。曾參與幾次收購計畫的專家表示,如果紐馬克決定把craigslist賣掉,價值可能高達1億美元。然而一路走來,紐馬克拒絕許多投資人優渥的收購提議。他說:「曾經有人出價千百萬,要我把網站賣給他們,我掉頭就走。即使現在,還是有人在問,我們想不想賣。我們一點興趣都沒有。這和我們的信念有關。其實,我們做得還不錯。一個根本問題是,一個人到底需要賺多少才夠?」
《第二波網路創業家》一書指出,經過2000年最近一次去蕪存菁的企業「淘汰賽」,勝出的企業和人物有一個共同特質,他們從來不以賺錢為第一要務。
拍賣網站eBay的總裁兼執行長惠特曼說:「許多人創立公司只是為了錢。這些人一窩蜂搶著賺錢,他們創立的企業卻無法長久。我們必須坦然面對事實:大部分這類公司,一開始就不應該成立。」
世界最大搜尋引擎Google的兩位創辦人雖然野心遠大,卻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賺大錢,只渴望透過科技改變世界。他們認為太過重視錢財或權勢,只會矇蔽理想。在贏家人物眼裡,錢只是對能力的一種肯定。
投資大師巴菲特說:「我想,如果魏廉斯(註:美國職棒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的強打王)領到棒壇中最高的薪水,而打擊率只有.220,他一定難展歡顏。要是他拿的是棒壇中最低的薪水,打擊率卻高達.400 ,他一定非常快樂。」巴菲特表示,這正是他從事投資的心情寫照。「錢只是我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非常之好的副產品」。
放鬆心情才能贏錢
不時時把錢放在心上,才不會患得患失,毀掉本來應有的成功。這一點,從金融市場的投資經驗,最能得到驗證。
當過十年場內交易員的安傑爾,在《狙擊手操作法》一書說:「第一次到拉斯維加斯的訪客,有多少人賺到錢?我不知道。但是這麼多年來,在我一試再試手氣,希望財神眷顧的過程中,我發現每當我需要錢的時候,總是賠錢。只有放鬆心情,不需要贏錢,才能如願以償。」賭場如此,股市投資何嘗不也一樣?
他進一步點出:「市場不知道你建立了部位,也根本不關心這種事。市場只依照它本身的內部形態往前走。當你一心一意只想到錢,就沒有心情去思考市場,以及它可能做什麼事。……因此,告訴自己,不要去想錢的事,然後矛盾的事情就發生了──你會開始賺錢。你愈是想要賺錢,賠的愈多。能在市場中賺錢的,是那些放鬆心情,樂在所做事情的人。」
獲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納華洛,在《市場動起來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一書,也提出類似的觀點:「如果你進入股市,只是為了賺得『大錢』,可能反而賺不到。說真的,如果你只想賺錢,卻不去享受投資的過程,看不到執行良好的投資策略的美妙、優雅和令人滿足的地方,那麼你可能會碰到麻煩。」
納華洛表示,他所認識最優秀的投資人,把股票投資看成一種複雜的技藝,值得引以為豪,並且努力追求完美。因此,他們的優先要務之一是「把投資做得很好」,而不只是賺錢。
巴菲特指出,錢財不能改變你的健康或者有多少人愛你。又說:「我有一張畫布和許多顏料,可以盡情畫上想畫的東西。現在我的錢財比較多,但是享樂和十或20年前錢財比較少的時候差不多。」
那麼,一個人到底要賺多少才夠?
*************
錢只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只是勤奮工作的一種副產品,
所以,錢不是一個人應該工作的原因,
一個人會想要工作的原因,應該是希望改變世界!
否則就不應該占住其他人作夢的機會!
羅耀宗
社群網站craigslist的創辦人紐馬克,怎麼看都不像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巨星,他童山濯濯,自稱是超級害羞內向的書呆子。更誇張的是,這位電腦程式設計師堅持的目標,大部分創業家聽了都會大搖其頭:他斬釘截鐵表示,絕不靠自己的網站撈錢。
紐馬克52歲,今年榮獲第九屆威比獎年度風雲人物。威比獎是網際網路界的最高殊榮,有如影壇上的奧斯卡金像獎。
craigslist創立於1995年,是個橫跨34國、175座城市的分類廣告網,每個月吸引1,000萬人進站張貼廣告,尋找朋友、出租公寓、室友、褓母、工作、骨董。他們也賣衣服、舊家具、汽車,甚至房地產,或捐贈二手貨。
接受免費張貼廣告
紐馬克十分珍惜這座網站的非商業特質。網站草創之初,他在幾個人的義務幫忙下,利用閒餘時間經營。等到流量成長到應付不來後,他才辭掉白天的工作,全心全力投入。craigslist不要求訪客登記和繳費。今天,在craigslist刊登的廣告,99.2%仍然免費。紐馬克表示,談到利潤動機,他唯一的「讓步」,是對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的企業刊登不動產和求才廣告收費。
只依賴若干企業廣告收入,並不表示craigslist的財務狀況慘不忍睹。自1999年以來,craigslist一直有盈餘。就算要付費,企業主還是趨之若鶩,每個月刊登求才新廣告逾16萬則,因為craigslist向企業主收取的費用,遠低於其他線上職業仲介服務。
收入雖少,craigslist營業額卻已經高達千萬美元。這些錢並非全數收進紐馬克等人的口袋,craigslist將一部分收入,捐贈給公益慈善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紐約時報》說,craigslist的管理階層只把利潤視為繼續掌控本身命運的手段。它追求的是服務使命的極大值,不是盈餘的極大值。
追求服務使命極大值
1,000萬美元營收,對只有18名支薪員工的craigslist來說,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不過,和紐馬克及他的網站的可能價值相比,那可是小巫見大巫。曾參與幾次收購計畫的專家表示,如果紐馬克決定把craigslist賣掉,價值可能高達1億美元。然而一路走來,紐馬克拒絕許多投資人優渥的收購提議。他說:「曾經有人出價千百萬,要我把網站賣給他們,我掉頭就走。即使現在,還是有人在問,我們想不想賣。我們一點興趣都沒有。這和我們的信念有關。其實,我們做得還不錯。一個根本問題是,一個人到底需要賺多少才夠?」
《第二波網路創業家》一書指出,經過2000年最近一次去蕪存菁的企業「淘汰賽」,勝出的企業和人物有一個共同特質,他們從來不以賺錢為第一要務。
拍賣網站eBay的總裁兼執行長惠特曼說:「許多人創立公司只是為了錢。這些人一窩蜂搶著賺錢,他們創立的企業卻無法長久。我們必須坦然面對事實:大部分這類公司,一開始就不應該成立。」
世界最大搜尋引擎Google的兩位創辦人雖然野心遠大,卻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賺大錢,只渴望透過科技改變世界。他們認為太過重視錢財或權勢,只會矇蔽理想。在贏家人物眼裡,錢只是對能力的一種肯定。
投資大師巴菲特說:「我想,如果魏廉斯(註:美國職棒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的強打王)領到棒壇中最高的薪水,而打擊率只有.220,他一定難展歡顏。要是他拿的是棒壇中最低的薪水,打擊率卻高達.400 ,他一定非常快樂。」巴菲特表示,這正是他從事投資的心情寫照。「錢只是我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非常之好的副產品」。
放鬆心情才能贏錢
不時時把錢放在心上,才不會患得患失,毀掉本來應有的成功。這一點,從金融市場的投資經驗,最能得到驗證。
當過十年場內交易員的安傑爾,在《狙擊手操作法》一書說:「第一次到拉斯維加斯的訪客,有多少人賺到錢?我不知道。但是這麼多年來,在我一試再試手氣,希望財神眷顧的過程中,我發現每當我需要錢的時候,總是賠錢。只有放鬆心情,不需要贏錢,才能如願以償。」賭場如此,股市投資何嘗不也一樣?
他進一步點出:「市場不知道你建立了部位,也根本不關心這種事。市場只依照它本身的內部形態往前走。當你一心一意只想到錢,就沒有心情去思考市場,以及它可能做什麼事。……因此,告訴自己,不要去想錢的事,然後矛盾的事情就發生了──你會開始賺錢。你愈是想要賺錢,賠的愈多。能在市場中賺錢的,是那些放鬆心情,樂在所做事情的人。」
獲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納華洛,在《市場動起來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一書,也提出類似的觀點:「如果你進入股市,只是為了賺得『大錢』,可能反而賺不到。說真的,如果你只想賺錢,卻不去享受投資的過程,看不到執行良好的投資策略的美妙、優雅和令人滿足的地方,那麼你可能會碰到麻煩。」
納華洛表示,他所認識最優秀的投資人,把股票投資看成一種複雜的技藝,值得引以為豪,並且努力追求完美。因此,他們的優先要務之一是「把投資做得很好」,而不只是賺錢。
巴菲特指出,錢財不能改變你的健康或者有多少人愛你。又說:「我有一張畫布和許多顏料,可以盡情畫上想畫的東西。現在我的錢財比較多,但是享樂和十或20年前錢財比較少的時候差不多。」
那麼,一個人到底要賺多少才夠?
*************
錢只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只是勤奮工作的一種副產品,
所以,錢不是一個人應該工作的原因,
一個人會想要工作的原因,應該是希望改變世界!
否則就不應該占住其他人作夢的機會!
2005-09-26
騎單車環島
6名竹科新貴騎單車環島 同事下賭注 賠率1比1000
【東森新聞報 記者許秀鳳/雲林報導】
有6名新竹力晶半導體的工程師,為了實現騎單車環島夢想,半年前就開始訓練體力,24日他們從竹東出發,25日抵達雲林縣麥寮,其中兩人已因體力不支,宣佈退出。
被一般人認為很嬌貴的竹科新貴,現在卻頂著烈日,用力踩著腳踏車,他們誓言要騎車環島一周,原本總共有6個人,其中兩人才騎一天就舉白旗,剩下張勝祈和另外3人奮戰,張勝祈說,這真的是考驗體力和耐力!他們都是力晶導體的工程師,為了一圓其車環島的夢想,半年前開始鍛鍊體力,每天都要背25公斤的裝備爬樓梯,可是當這個環島的計畫在公司傳開後,他們被許多人嘲笑,還有同事以1比1000的賠率,賭他們會失敗,更有人開車跟隨,監控他們是不是真的騎單車。
25日一行人抵達雲林麥寮,一起向靈驗的拱範宮媽祖上香祈福後,繼續朝前邁進,預計在兩個星期走完全程,証明他們的決心給大家看。
******
如果有人要跟我賭的話,
他一定會輸光光的!
【東森新聞報 記者許秀鳳/雲林報導】
有6名新竹力晶半導體的工程師,為了實現騎單車環島夢想,半年前就開始訓練體力,24日他們從竹東出發,25日抵達雲林縣麥寮,其中兩人已因體力不支,宣佈退出。
被一般人認為很嬌貴的竹科新貴,現在卻頂著烈日,用力踩著腳踏車,他們誓言要騎車環島一周,原本總共有6個人,其中兩人才騎一天就舉白旗,剩下張勝祈和另外3人奮戰,張勝祈說,這真的是考驗體力和耐力!他們都是力晶導體的工程師,為了一圓其車環島的夢想,半年前開始鍛鍊體力,每天都要背25公斤的裝備爬樓梯,可是當這個環島的計畫在公司傳開後,他們被許多人嘲笑,還有同事以1比1000的賠率,賭他們會失敗,更有人開車跟隨,監控他們是不是真的騎單車。
25日一行人抵達雲林麥寮,一起向靈驗的拱範宮媽祖上香祈福後,繼續朝前邁進,預計在兩個星期走完全程,証明他們的決心給大家看。
******
如果有人要跟我賭的話,
他一定會輸光光的!
2005-09-22
2005-09-21
2005-09-12
訂閱:
文章 (Atom)